我国疏浚业的发展历程

2019-08-05 08:52

我国是最早用人工疏浚方法开挖运河、疏通河道、沟通水系以发展航运、进行排洪、灌溉的文明古国。上可追溯到大禹治水,春秋战国就开始了开挖运河的伟大工程,有些在今天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如四川灌县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京杭大运河等。秦朝郡守李冰父子开挖建造的都江堰工程无论从其设计思想、规模、作用、及“深淘滩,低筑堰”的步修维护原则所显示的科学水平,不仅为当时世界各国所难望其项背,也为当今科学之瑰宝,都江堰工程直到现在还对四川平原的农业灌溉起着重要作用。
 
    从疏浚工具来说,早在宋代就发明了“浚川耙”、“铁扫帚”、“刮地龙”、“浚河铁蒺藜”等进行扰动疏浚的维护工具。当时这些先进的生产工具在欧洲还未出现。
 
    漫长落后的封建社会,特别是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根本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从先进转向落后,解放前我国所拥有的疏浚设备及疏浚技术水平较之欧美先进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同其他经济战线一样,疏浚工作开始得到恢复和友展。上海、天津、广州等港成功地进行了维护性疏浚,保证了全国大小港口的正常运转:1952年建成的塘沽新港,便是在淤泥滩上挖出的万吨级航道及港池。对川江采取了整治和疏浚、炸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大规模全线整治,使入川的险、急、浅水路变成通途。港口建设,特别是沿海深水港建设大规模开展,对疏浚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我国交通疏浚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973年起交通部下属的航道局的短短的几年中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挖泥船,特别是适合在河口、沿海地区作业的大型耙吸船、绞吸船,使疏浚工程项目及规模迅速扩大,保证了沿海港口建设的顺利建成及投产。1975年上海港长江口入海人工航槽胜利开通及其后成功的维护,标志着我国疏浚技术水平开始进入了提高、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时期。我国的疏浚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1981年后,我们又成功地进入国际疏浚市场,十余年来,业已取得了良好的信誉。 

关键词: